长者浏览模式
长者助手长者助手 无障碍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致敬广东地质人

——《地质人的故事》观后感

文章来源:广东省地质局  发布时间:2021-07-28  点击数:- 

为加强地质文化建设,让广大职工尤其是青年职工了解历史,传承老一辈地质人精神,续写地质事业新篇章,广东省地质局党委早在2020年初就将拍摄老地质人“口述历史”系列纪实片作为年度地质文化建设重点项目。经地质局办公室统筹安排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十二集系列纪实片《地质人的故事》日前与观众见面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作为一个有着41年地质工作经历与情结的我,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怀着对先辈们的仰慕和敬意,认真品味了《地质人的故事》这一难得的文化大餐,颇有收获,感触良多。

一、胸怀找矿壮志,广东地质人用实绩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

《地质人的故事》是通过一个个特定的人,对已经发生的事实口头叙述的客观记录。它采取与记录片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侧面反映历史,客观地再现历史原貌。

系列纪实片第一集,随着原子弹爆炸的播放场景,画外音:“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许,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上空成功爆炸。全国上下一片欢腾,奔走相告。”“七O五队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提供了原料,收到国防科工委发来的感谢信。”七O五地质队经过六年多的会战,探明了201铀矿这一世界上储量最大的花岗岩型号铀矿田。

《前赴后继战凡口》,通过老专家杨树庄、钻探机长吴树才的口述,再现了七O六地质队十年探明凡口矿的历史。解说介绍:“当年提交铅锌矿金属储量五百万吨,相当于10个大型矿床。被誉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铅锌矿床,伴生银和黄铁矿等级均达大型规模。凡口矿已开采近50年,长盛不衰,有我们地质人的汗马功劳。”“当地人们最深感受是,没有地质前辈的奋斗就没有今日繁荣的凡口。”1992年,原七O六地质大队荣获地质矿产部“地质找矿重大贡献单位”称号。

1965年底,七二三地质队提交了《广东省云浮大降坪硫铁矿地质详细勘探报告》。从1960年12月起,七二三地质队仅用了五年的时间,就探明了当时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大的硫铁矿床,硫铁矿储量2.07亿吨,平均含硫品位24%以上,富矿占70%,可供矿山开采几十年,而每吨矿的勘探成本仅为二分四厘钱。七二三地质队荣获地质部嘉奖令,被赞誉为“多、快、好、省的榜样”。

还有亚洲第一个大型斑岩型锡矿床——银岩大锡矿,还有华南地区第一个独立的大型金矿——河台金矿,还有硕果累累的大宝山矿等等。广东地质人不忘初心,用行动践行为国找矿,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的神圣使命,用实实在在的业绩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汗洒南粤山水,广东地质人用行动诠释“三光荣”精神

带着理想,带着梦想,六十多个春秋,广东地质人前赴后继,风餐露宿,踏遍南粤大地,为地质事业、为国家建设洒下热血和汗水。以艰苦奋斗为荣是地质队伍的宝贵精神财富。

由于工作流动性大,绝大部分都是野外露天或者坑道作业,加上工作区域多在偏僻山区,交通条件差,物资采购困难,仪器设备不够先进等等,这就决定了地质工作极其艰苦性。系列片尽力去还原地质人异常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再现了肩扛手拉抬钻机、头顶草帽钻茅草、啃着馒头看图纸、以及陡峭险峻的山路、酸菜煮豆腐、杉皮房、地铺等场景,使观众“亲临其境”地感觉到地质人所经历过的艰与苦。

其实,即便我这个上世纪80年代才加入到位地质行业的“后来者”,也仍然对上述场景感同身受。我忘不了在分队食堂连续几天用酸菜萝卜干送饭的“滋味”;我忘不了同事晒棉被,在打开被袋时,里面突然蹿出一条毒蛇的“镜头”。我清晰地记得闪电雷鸣间,宿舍台灯被打飞在地时那惊险一幕。我清晰地记得我所在分队的一个普查小组,因工作太晚在山上被困一夜,第二天回来时几位勘探队员那铁青铁青的脸色。

“天当被,地当床,铀矿勘探到哪里,哪里就是他们的家。”“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广东省地质局大力弘扬“三光荣”精神,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听党话、跟党走,为国找矿,回报社会,在激情燃烧岁月,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磨练出一支专业素质高,作风优良,能打硬仗的地勘队伍。具有铁人精神钻探工人杨业拾、坑道工人谭光炼、全国劳动模范许剑超、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张廷俊、省部级劳模朱品如、蔡宗毅等就是其中优秀代表。当然,还有那些无以数计“三水干部(早上上山一身露水、中午爬山一身汗水、下午常淋一身雨水),还有那些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的一线职工。广东地质用行动兑现了“以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庄严承诺。

三、不忘初心使命,广东地质人以坚实的步伐迈向新时代新征程

以史为镜、以史明志,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广东省地质局党委十分重视历史传承和文化育人,进入新世纪、新征程,广东省地质局秉承“三光荣”传统,带领全局干职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服务、先行、求实、奉献”广东地质人精神,开创广东地质事业新局面。

尽管系列纪实片是以讲述老地质人故事为主题的,但我们仍然可以了解到,其中反映当代地质工作者接力奋进、开创新局的信息。凡口铅锌矿建成投产以来五十里,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二队、有色地质勘查研究院与凡口矿紧密合作,多次开展矿产勘查工作,深入该矿650米以下进行深部找矿。1987年底,九三二队提交了4份地质勘查报告,据省有色金属地质局总工汪礼明介绍,“凡口外围找矿现在已经160多万吨了,自然量相当于三个大型矿。”2009年7月1日,林木森副省长赴凡口矿视察接替资源勘查工作,慰问地质职工,赞扬地勘单位为矿山可持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1981年,水文一队完成了雷州半岛1:5万地下水勘探面积达81%。对雷州青年运河灌区等开展各种比例尺水文地质勘查,施工勘探钻孔1293个,总进尺达28万米。省地质局二级巡视员(原水文一队总工)梁池生说:“我们水文一队,在广东地热勘探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在湛江乃至整个雷州半岛,都已经把地下热水的热储层基本查清,将来地热利用前景是广阔的。”纪实片第六集《神秘九室攻关忙》介绍了地矿系统为数不多的老牌科研单位——广东省矿产应用研究所。该所坚持科研引领发展战略,完成国家、省、市科研项目几百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及省、部、厅局级科技成果奖励100多项。2017年,以该所为依托单位的自然资源部放射性与稀有稀散矿产重点实验室挂牌运行,2018年,申报广东省放射性与三稀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批准建设,“岭南高品质金属材料研究院”同年落户该所。重点实验室围绕国家需要和国防前沿科研方向,组建铀及稀有稀散矿物组构特征、铀矿伴生元素资源利用等五个研究团队,聚焦低品位铀矿关键技术研究,八年来承担科研项目104个,获研究经费3亿多元。广东省矿产应用研究所用行动和业绩证明,他们无愧于“勇攻难关敢创新路的实验室”这一光荣称号。

地质心向党,奋进新征程。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广东省地质局以深化改革为契机,推动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广大地质工作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实际行动担负起广东社会经济建设先行者的重任,为广东社会经济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受时间、篇幅所限,十二集纪实片可能不足以反映数以万计地质工作者长期地质生活的全貌,但它又清晰将广东地质人的“扁担精神”“铁人精神”“三光荣”精神、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中生代、新生代勘探队员,新时代广东地质人已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在广阔的南粤大地上,向着更新更高目标迈进。

致敬广东地质人!


(广东省矿产应用研究所 陈国祥)

CopyRight @ 2022 广东省地质局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48701号
地址:广州市东风东路739号地质大厦 邮编:510080
联系方式:020-37654302
网站标识码:4400000043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2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