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震级和烈度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5-07  点击数:-

        地球上每天发生的天然地震不计其数。其中,人类能感受到的就多达几万次,而能够形成灾害的也超过十次。人类研究地震,就有如“号脉”,通过研究“地球脉动”来预报地震。毕竟“制止地震”,是怎样也无法做到的事。在新闻报道中,我们会看到类似“5·12汶川地震的面波震级为8.0级”“76年唐山大地震里氏7.8级”的表述,此处的“震级”“里氏”如何理解?地震的大小、破坏程度体现在什么地方?本期就从震级和烈度等方面解答。

    一、地震的震级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个量,为地震的基本参数,是通过测量地震波中的某个振相的振幅来获取的。震级标度的方法有多种,以里氏震级(ML为常用。

    里氏震级是以地震释放的能量为依据,依次确定出震级与能量的关系。规定标准地震仪在震中距100km处所测得的水平向最大记录振幅(以微米计)的常用对数为该地震的震级。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采用里氏震级作为地震的衡量单位。

    地震的大小取决于地震释放的能量,释放的能量越大,地震的震级越高。目前已知最强地震的里氏震级是9.5级,其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7000颗广岛型原子弹释放的能量。震级与释放能量的关系是对数关系。5级以上地震能造成破坏,3.5级以下的地震在一般情况下不能为人为所感觉。

    二、地震的烈度

    烈度,是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它是根据地面的破坏情况来确定的,一般分为12级。12级烈度是毁灭性的,6级以上的烈度都具有破坏性。同一次地震在不同区域造成的破坏程度不同,故各地具有不同的烈度。震中区破坏最严重,离震中越远破坏越轻。烈度相同点的连线,称为等震线。地表各处由于地质条件不均一,破坏程度就不一样,因而等震线是不规则的同心圆。

    地震的震级与烈度是度量地震强度的两种不同方法。同一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则随离震中或震源的距离而不同。同一震级的地震在不同的地区造成不同烈度的破坏,而且同一地点、同一震级的地震,其震源越浅,造成的破坏越大,烈度越高。

地震的破坏程度涉及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烈度等综合性因素的共同效果。如1960229日摩洛哥某市发生5.8级地震,但因其震源浅,破坏力大,致使四层以上的楼房全部倒塌。而日本海沟经常发生7级以上地震,但因其震源深,对地面上的破坏力并不大。

(汶川地震等震线)


版权所有 © 2020:广东省地质科普教育馆 网站设计:广东省佛山地质局信息中心
单位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39号 邮编:510080
联系电话:020-37654423 传真:020-8765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