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和地震成因分析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4-11  点击数:-

    一、地震

    (一)地震的概念

地震是指地壳某个部位的岩层应力突然释放而引起的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通俗的讲,就是大地的震动。在人类活动区,大地震所产生的地震波能在瞬间对地面及其建筑物造成巨大的破坏,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另一方面,地震波携带了大量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信息,是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的重要途径。

(二)地震的要素

1.震源:引发地震、释放深部能量的源区。

2.震中: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点,是接受震动最早部位。

3.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距离。

4.震中距:地震台到震中的水平距离。

5.震源距:震源到地震台的距离。

6.等震线:同一地震在地面引起相等破坏程度(烈度)的各点的连线。

    二、地震的成因分析

    地震按成因最流行的分类可分为三类。

    (一)构造地震

又称断裂地震,由地下岩石突然发生错断所引起。在一定的条件之下,岩石具有刚性,而且位于地下的岩石恒处于某种构造“力”的作用之下。岩石受力达到一定程度就要发生变形,包括体积和形态的改变。若作用力超过岩石强度,岩石就要破裂,或断开或错位。岩石在变形前期处于弹性变形阶段,变形量是逐渐加强的,而岩石由弹性变形发展到破裂是突变的和快速的。变形的岩石通过破裂将已积累的“应力”迅速释放出来。然后岩块迅速“弹回”,遂引起弹性震动。这就是地震成因的弹性回跳说。


(地震成因的弹性回跳说示意图)

    (火山地震

火山爆发时由于气体的冲击力所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强度一般较小,只是在火山周围地区有较显著影响,且一般只与爆裂式的火山喷发有关。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

(火山地震带图示)

(三)陷落地震

在石灰岩发育的地区,岩石长期被地下水溶蚀,形成巨大的地下空洞,一旦上覆岩石的重量超过岩石支撑的能力,地表即发生塌陷,引发地震。在石灰岩广泛、雨水充沛的我国西南地区,陷落地震是常见的现象。在矿井下面,尤其是煤矿,因其采空区范围较大,若无足够的回填,上覆岩层也可能崩塌,引起地震。


(汶川地震是典型的陷落地震)


版权所有 © 2020:广东省地质科普教育馆 网站设计:广东省佛山地质局信息中心
单位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39号 邮编:510080
联系电话:020-37654423 传真:020-8765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