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线石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3-25  点击数:-

  夕线石(sillimanite)是以美国耶鲁大学化学和地质学教授Benjamin Silliman (1779—1864)的名字命名的一种矿物是“A12SiO5铝硅酸盐多变体(夕线石蓝晶石和红柱石)的一种具有A1[A1SiO4]O的分子结构,其中的A1具有46配位,A1可被少量Fe3+Fe2+Ti替换,Si可被少量挥发分B替换。从原子结构及电价情况看B更有可能对A1进行替换。

  夕线石基本上是一种变质矿物,可产于如变泥质岩的长英质岩石中,特别是经历过中高级变形变质造成的裂隙发育和流体活动的岩石其产出通常与混合伟晶岩及花岗岩密切相关。环斑花岗岩内钾长石外壳的斜长石之中亦可产出夕线石。在变质矿物组合演化中,夕线石的出现往往较早,紧随其后的是石榴子石、长石尤其是斜长石)和堇青石等。夕线石多见于长英质变质岩中,产状显得较为单一,但其实际形成过程多种多样、十分复杂。

  含夕线石的变质岩原岩未必对应泥质岩,富夕线石岩石成分上更不能与任何的泥质岩成分对应。区域变质作用中夕线片(麻)岩的出现不能说明其原岩为泥质岩或土等富铝沉积岩,或沉积形成于稳定的(被动)大陆边缘或盆地环境。

  夕线石的形成与变形、变质作用,尤其是深熔作用密切相关。浅色体、伟晶岩及花岗岩等,均可由变质、深熔作用演化而成。夕线石形成的关键是伴随A12O3相对增加的过程,如深熔作用中碱(土)金属的迁移、淋滤及其与硅铝组分的分离,从而造成了局部富铝的环境,形成夕线石的部位属于局部开放体系。在特定的温压条件下,原岩本身富铝是夕线石形成非常有利的条件,但是,变质作用过程中组分的差异性迁移才是夕线石形成的必要条件。

  夕线石尤其是毛发状夕线石对应于变形变质作用发展至特定阶段的产物,夕线石多是变形变质早期阶段差异性上升过程中形成的,并显示夕线石“应力定向”的假像。组分的迁移可能伴随溶液或熔体组分的流动,形成夕线石及相关矿物的聚集,与浅色体有关的“浆体”、流体挥发分及熔体造成的活跃组分惰性组分之间的分异形成不同的变质矿物演化阶段。

  铝硅酸盐A12SiO5的不同变体虽然成分相同,其所产出的岩石类型或环境仍有显著的差别,铝硅酸盐多变体的形成一方面受温压条件控制,另一方面,流体或熔体的性质也很重要,介质成分可影响到铝的配位。

                                     ——摘自《岩石矿物学杂志》2022年第3                      



版权所有 © 2020:广东省地质科普教育馆 网站设计:广东省佛山地质局信息中心
单位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39号 邮编:510080
联系电话:020-37654423 传真:020-8765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