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南雄市是广东省重点老区县(市)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南雄属中央苏区县之一,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多次率部转战南雄,领导和指挥著名的“水口战役”;项英、陈毅等在油山一带领导了粤赣边三年游击战争。
近年来,广东省环境地质勘查院(以下简称“环境院”)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等理念,坚持党建引领,为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推动美丽广东建设,贡献地质智慧和地质力量,在韶关南雄市积极开展生态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技术攻关,全力为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建引领履职尽责
生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赖以持续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为夯实国家生态安全格局,2018年,财政部、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申报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的通知》。环境院以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为己任,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切入点,与南雄市自然资源局签订了《南雄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支撑合作协议》,发挥地质技术优势,积极融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
作为技术支撑单位,环境院积极配合南雄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专门成立了山水林田湖草研究中心,协助南雄市成功申报了总计近2亿元专项资金奖补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项目。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院党委高度重视,要求注重坚持党建引领,派出了于波博士带领的党员技术团队,并在项目部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了生态修复工程按时保质、保量顺利完成。截至5月底,基本完成了南雄市梅岭古驿道周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南雄市红砂岭综合治理工程和南雄市非法开采稀土矿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工程,惠及周边10余个自然村和近3000名农户。
攻坚克难科技复绿
建设绿色矿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推进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南雄市梅岭古驿道周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主要是治理古驿道周边裸露的高陡岩质边坡,其主要生态问题包括地质灾害问题及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严重。
环境院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加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研究,优化治理方案,创新性地采用新型复绿方案——挂网喷播、植生袋绿化,恢复了古驿道周边的生态环境。项目实施后,对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和增加地方经济收益具有积极意义。
废弃矿山治理前
废弃矿山治理中
废弃矿山治理后
废弃矿山治理后(局部)
强强联合综合治理
在南雄市红砂岭综合治理工程中,环境院技术团队主动联合广州大学、广东省土壤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发挥人才、技术和资源等优势,致力于红砂岭土壤改良及生态监测与评价技术研究,着力改善红砂岭土地退化及相关产业的生态环境,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平台,为红砂岭综合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何找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路径,是生态修复效果可持续的关键所在。在建设过程中,技术团队创新性地采用了“生态修复+产业振兴”的修复发展模式,与当地中草药种植公司,共同探索并应用“中草药立体种植”生态治理技术,提升了土地利用率、丰富了生物多样性,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
中草药基地治理前
中草药基地治理中
中草药基地治理后
红砂岭治理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监测
红砂岭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监测
矿山修复永续利用
由于多年来的非法开采,南雄市多处稀土矿区矿山出现地形地貌景观严重破坏,地质灾害频发,水土流失、土壤酸化严重等生态问题,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为妥善解决历史遗留的生态环境和地质问题,非法开采稀土矿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被纳入南雄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程。针对项目区存在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问题,环境院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重构、重建、重塑的良好生态做法和创新方案,逐步恢复和重建4处非法开采稀土矿区矿山生态环境系统,美化了自然景观,达到了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实现了废弃矿地的永续利用。
治理前局部现状图治理中局部现状图
治理后局部现状图(地貌景观)
环境院在南雄市开展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一项为群众办实事的工程,更是一项造福于民的工程。项目完成后,消除了生态问题对人民财产安全的威胁,恢复了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了土地生产利用条件,提高了土地使用价值,营造了和谐稳定,促进了乡村振兴。
(环境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