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将至,4月1日,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地质局指导,阳江市人民政府主办、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中心协办的2025年广东省地质与海洋灾害防御综合演练在阳江举行,活动通过实战化演练,不断提升广东省地质与海洋灾害防御会商研判指挥、情况应对处置、技术支撑保障和信息快速报送四个能力,为筑牢安全防线、护航民生发展积累宝贵经验。
以练为战,高科技装备“硬核”赋能
突出实战是本次演练的一大特点。本次演练设置“台风预警-应急响应-灾后处置”的海洋灾害与地质灾害双场景,以阳江市政府综合指挥调度作为演练主线,覆盖预警发布、巡查排查、人员转移、险情处置全流程,重点突出地质与海洋灾害防御环节,联合市直部门和省市县三级相关技术支撑单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演练。
无人机、无人艇等高科技装备近年来在地质与海洋灾害综合防御实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防+技防”模式在本次演练中交出不俗的表现。接到应急指令后,现场两架无人机、两艘无人艇分别搭载高清相机、机载雷达等设备在模拟受灾区域开启巡航,采集数据后迅速生成实景三维模型,为进一步研判灾情提供详实的数据参考。地防中心专家组对阳春滑坡点的“空-天-地”立体勘查,运用了无人机航拍、三维扫描和地面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在本次演练中迈出了地质灾害处置的创新一步。
以“迅”备汛,多方联动靠前部署
本次演练既是对预案的“压力测试”,更是对基层能力的“全面体检”,演练验证了预案的可行性,更检验了基层执行力和社会动员力,凸显出“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格局。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自然灾害异常性、频发性、极端性加重,多年不遇、突破极值等强降雨天气有常态化趋势。去年,韶关江湾、梅州“6.16”特大暴雨引发大量山洪地质灾害和复合链式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极端强降雨及其引发的突发性、群发性地质灾害打破了一般规律和传统认知,一定程度上击穿了当地基层防灾体系和防御能力的上限,现有工作体系路径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次演练是一次落实全国、全省工作方案的实战模拟,更是广东省践行防灾减灾使命、守护群众安全的重要行动,给全省提供可供借鉴的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