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宏观农业适宜性评价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5-29  点击数:-

  土地资源利用首先要考虑土地自然特性的宏观农业适宜性。

  首先是生物气候条件对作物生态的适宜性。如气候方面大于或等于0℃和小于或等于10℃的积温及其有效期长短,以及大气湿度、有效降水量等。这是适种作物选择的基础。因为大面积露地栽培的气候条件在当前条件下人类尚无法改变,只能适应。其次是大中地形,这也是人类无法改变的地学条件。关于土壤类型及其肥力等特征,它一般是在一定气候和地形条件下的地理历史自然体,与其所在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是一致的,所以一定宏观区域的土地资源与其自然类型的基本特征是一致的,人类在其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一般都逐步地掌握各种农作物与牲畜生态要求去适应这些土地生态条件,这就是宏观农业布局形成的基础。

  随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土地条件的宏观认识及规模化经营的要求愈来愈高。如中国已提出11个优势农业产区,即小麦优势区、玉米优势区等。这与美国的所谓玉米带、小麦带、棉花带都是可相比较的宏观农业土地适宜性的应用。如以中、美两国的玉米优势产区和玉米带相比,两者都是在北纬40°两侧的大平原区,中国是东北平原与黄淮海平原,美国是中央大盆地,气候均是降水500~800毫米的温带和暖温带,土壤是发育于冲积母质上的潮土、草甸土(中国分类)和新成土、始成土(美国分类),这种土地要素的可比性主要是来自作物的生态要求、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人类生产实践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序性与同步性等的规律相似性之所致。

版权所有 © 2019:广东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 网站设计:广东省佛山地质局信息中心
单位地址:梅州市环市路地质大厦 邮编:514089
联系电话:0753-2130816 传真:0753-2201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