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水青山添秀色 铜矿大业展宏图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5-21  点击数:-

  新中国成立后,铅锌银铜在我国工业发展历史上曾一度供求紧张,国内的产量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要长期从国外进口。其中,铜被地质矿产部列入重点开展工作的急需矿种并被摆在勘查导向矿种的首位,在具备铅锌银铜赋存和找矿条件的地方优先开展地质工作是经济建设形势的急迫需要。

  1984年12月,广东省地矿局七二三地质大队进入玉水矿区开展初查,1985年12月,编制了详查设计。1986年,时任广东省地矿局七二三地质大队总工程师朱品如率领一百多名地质人员到玉水矿区开展详查工作。1988年6月,正式提交了一个中型富铜多金属矿的详查报告,铜铅锌储量约40万吨,银储量约339吨,潜在矿业价值达60多亿元,钻探的铜矿品位刷新了亚洲纪录(通过后续为该矿区提供技术服务,矿山储量已超出原有的规模)。1990年,梅县(地区)玉水铜多金属矿区找矿项目获得国家地质矿产部找矿成果二等奖,勘查成果三等奖。找矿成果的提供,助力梅州市建立了集采矿、选矿、冶炼、铜产品深加工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大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朱品如是梅县(地区)玉水铜多金属矿区找矿项目的总工程师。1952年,朱品如毕业于中南矿业学校,中共党员,地质矿产勘查高级工程师。上世纪80年代,他被派来梅州,负责粤东地区的找矿工作。

劳动模范纪念章-2.jpg

口述人:朱品如

  朱品如在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提供的政府特殊津贴,并入选为地质矿产部高级技术咨询中心专家成员。他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深入野外一线,足迹踏遍粤东二万六千多平方公里大地,踏勘了120多个矿点。为了弄清一个地质问题,路再远也去,山再徒也爬,他身先士卒、老当益壮、不畏艰苦、忘我劳动。人们称朱品如是“粤东活矿产图”“粤东地质找矿的勇敢探索者”。朱品如退休后虽然年过六旬,但为了延续地矿研究,发挥余热、以老带新,培育下一代地质人才,仍然连续10年被单位返聘。

  近日,年近九旬的老人朱品如,为我们口述了当年在玉水的找矿岁月,为后辈重现一段属于广东地质人的光荣记忆。

  【朱品如口述】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里,找矿技术一直落后,但是工业发展又需要大量的矿产,这就赋予了地质人光荣的使命和责任。

  玉水——银屎地区是粤东地区有色金属重要产地,金属矿化类型比较多,分布比较广。玉水铜矿在正式探明前的40多年里,曾历经多次不同年代不同队伍的探寻,均因其埋藏于地表之下51~387米深处而没有被发现发掘。

  十年坚持探得辉铜

  上世纪70年代,我们对前人的大量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二次开发,深入研究各个地方的含矿成位和构造,筛选出工作靶区,圈出成矿远景好的地方。当时我根据前人的勘探结果,综合分析判断出梅县地区玉水片区找矿远景较好。但当时其他同事认为玉水片区已经过了多次表层勘测,从结果看是没有什么希望的,在玉水找矿的想法很快就被驳回了。

图片3_副本.jpg

朱品如在矿坑中捶打矿石

  后来我们在距离玉水20多公里外的大雅作野外调查,当时煤炭系统一五二地质队对矿区东缘的煤田进行过勘探,在他们外围钻孔边缘,我们发现了被当作普通岩石放置在钻孔边的块状铅锌矿。同时,经过对地表勘测,我们发现了从大雅至玉水的一条南北向矿石风化带,并注意到赋存于碳酸盐岩中原生多金属矿化情况。心想,大雅到玉水可能属于同一矿石带,并且,在玉水的铅锌矿内部极有可能伴生有其他金属矿藏,这为玉水找矿工作提供了非常珍贵的线索。

  多年后,七二三地质大队正式进入玉水矿区开展比较系统的地质详查工作。经过反复地通过浅表勘查和钻探,综合分析研究,我总结玉水矿区的成矿规律,提出“界面控矿”的设想,使得找矿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当时根据风化带,布置了6个控制孔,但因为施工难度和技术瓶颈,钻孔位置与设计位置有较大的偏差,导致钻孔成果不佳,又受到很多非议。

  但我们没有放弃,我费尽力气说服了当时正在附近开采硫铁矿的矿业公司对二次钻探进行资金支持,于是在大雅至玉水的风化带上又布置了6个加密孔。没想到,第一孔就打出40多米厚的富铜矿,上面还有20多米厚的符合工业要求的普通铜矿。继而第二个孔,又发现了28米厚的富铜矿。经钻探验证孔孔见矿,玉水,这个不被人看好的地方,终于探出了令人振奋的辉铜。

  找矿方法各地推广

  我们在玉水矿区钻探54个孔,累计进尺15600米(连同普查阶段所打钻孔共69个,累计进尺20390米),手掘巷道216米,矿山坑道编录883米,各类测试样品2000余个。编写了《广东省梅县玉水铜多金属矿区详查地质报告》,绘制了1:5000比例尺地质填图和水文地质填图各8平方公里,汇总了玉水铜矿的详查成果。成功圈出预测找矿靶区15处,择选优选区进行钻探验证或物化探详查共8处(葵岭、扬梅坪、百瓦、汾水、石人坑、上坑、汶水、铅山里),在玉水矿床西侧新发现葵岭隐伏铜矿床,确定了外围的汾水、回庞隔、铅山里为找矿A类靶区。玉水矿区特有的成矿特点及模式被深入研究,并作为科研项目由勘查单位独立完成,最终完成研究并被命名为“玉水式”成矿模式,得到了地质矿产部的高度评价。

  20世纪80年代末,玉水铜多金属矿得到开采,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成为当时梅州市重要经济支柱之一。玉水铜矿由于储量达到中型矿规模,铜矿石的品位刷新了亚洲纪录,直到现在仍在延续开采,成为梅州矿业的一面旗帜。

  1993年,时任地质矿产部部长宋瑞祥到玉水铜矿调研。宋瑞祥部长充分肯定了玉水铜矿的成绩,并要求在全国多个省市矿区推广我们的找矿工作方法。这种工作方法在几个条件相似的地区试行了,当时我还被地质矿产部推广组领导邀请至福建和当地地质部门交流找矿经验。同年,我以地质系统劳动模范的身份到北京参加了劳动模范交流会,现场聆听了国务院李鹏总理的讲话。他说,感谢大家对国家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这让我这个平凡的地质人感到热血沸腾。

  永不褪色地质精神

  广东省地矿局七二三地质大队在玉水的荒山野岭里钻探了5年多,从初查到详查,是一群无私奉献的地质人坚守的事业。

  玉水矿区大多数是深山密林,山间野兽穿行,春季雨水充沛,当时技术不发达,一双登山鞋,一把地质锤,一把砍刀,就是我们当时出门找矿的装备。如何从表层矿石成分和走向,判断靶心,确定钻探位置,探明地下矿石成分和储量,都是地质人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一锤一锤敲出来。

  当时初到玉水,由于任务艰巨,覆盖面广,我们借住在玉水村民家里,每天背着地质包,三两个人一组,带上干粮和水,在山里面一钻就是好几天。“地质人远看像逃难,近看像要饭”,这是当地老百姓对我们的看法,也是上世纪80年代地质人的真实写照。后来,大家才住进了自己搭建的简易工棚。

图片1_副本.jpg

朱品如(左一)在野外勘查

  为了寻找玉水矿的外缘,我最远去过蕉岭的新铺和丰顺的铜鼓嶂。有一次,我和一个同事一起出门找矿,从早上出门,爬了很久的山。临近中午,忽然看到对面山头有一条疑似老百姓挖过的矿石坑道,就急忙爬了过去。当时我们身上吃的喝的都用光了,两个人在坑道里,又渴又饿,就用水壶装了岩石上渗下来的水喝,不料却喝坏了肚子。从中午到晚上,我们两个拖着沉重的身躯爬下山,还好遇到了附近的老乡,把我们送回邻近的一个勘测指挥部治疗和安置。当时没有什么交通工具,大家都是缺衣少食的,工作风险很大,随时会遇到各种问题,但工作起来都是废寝忘食。

  地质人长期野外作业环境艰苦,面临着长年累月的与家人分居,但是“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是永不褪色的。对我们地质人来说,找到矿才是硬道理,只要让我找到矿,一切质疑和不理解都无所谓。找到矿对国家、对地方都是重大的成果,获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是地质人的价值和荣光。如果我现在身体允许,我想我还可以继续为国家干下去。

版权所有 © 2019:广东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 网站设计:广东省佛山地质局信息中心
单位地址:梅州市环市路地质大厦 邮编:514089
联系电话:0753-2130816 传真:0753-2201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