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浦炼化扩建码头的“弄潮儿”

作者:叶国志 吴志军 彭远红  发布时间:2022-04-22  点击数:-

——来自惠州地质工程勘察院海南炼化公司扩建码头灌注桩施工项目部的报告

海南洋浦港的十月少了夏日的焦灼,深秋的海风徐徐,阳光依旧灿烂,但气温宜人,甚是舒适。只见炼化改扩建码头上的施工队伍在偌大的工地上紧张有序作业,各种重型工程器械、车辆来回穿梭,似是一呼一应的协奏曲,在为项目完美收官及加快投产助威、鼓劲……

位于惠州西湖之滨古塘坳的地质七队下属广东省惠州地质工程勘察院(以下简称:惠勘院)凭借良好口碑和扎实的专业基础赢得社会认可。惠勘院承接的海南炼化公司扩建码头工程项目,包括配套码头4号泊位、桅杆吊平台、变电所平台、管线桥及34号泊位接连段范围灌注桩共计409根等施工任务,仅用7个多月的工期,提前一个月顺利竣工,创产值1.58亿元,为海南洋浦开发区炼化100万吨乙烯及炼油重点工程建设胜利投产争取了宝贵时间。合作方高度肯定惠勘院的倾力付出与责任担当,并授予锦旗、牌匾、荣誉证书……

掌声、鲜花、奖状绚丽夺目的背后,却珍藏着项目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的战天斗地、攻坚克难的无数故事,饱含着他们的汗水、泪水、心血和智慧,彰显出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迎难而上勇担当

       海南炼化项目是海南省和中石化集团的重点工程项目,投资预算280余亿元,投产后将直接拉动超千亿元的下游产业,对助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而扩建码头灌注桩施工项目是属前期基础建设工程。而总包方招标要求带方案投标,最优方案者中标。

       惠勘院院长李玉才说,要承接海上灌注桩大型项目,一要具备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的胆识与信心,二要具有丰富的生产管理、施工组织、海上钻探等经验。他大学学的就是探矿工程专业,并已从事桩基础施工技术管理近三十年,刚从珠海调任到惠勘院,正可大展拳脚。经过半年的内部整合,惠勘院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大为提升。他有信心干好这一重点工程。

2020年秋季,为做好施工方案和标书,在李玉才调集和合作单位938队副大队长李太平指导下,技术骨干潘俊杰、罗慧阳、万晓峰等开展编制方案工作,集思广益,分工协作,日以夜继忙碌着。方案编制组成员精打细算、核算人工、机械、柴油、水电费等成本,并反复比对,不断优化方案。历经三个月的艰辛,惠勘院的标书最终在众多投标单位中脱颖而出,以最佳方案成功中标。

202012月中旬,以潘俊杰为经理的项目部技术、管理、安全人员奔赴洋浦港码头工地。本项目是惠勘院成立以来承接的最大的桩基础施工项目,特别在技术和管理方面都面临严峻的考验与挑战。在院领导的支持下,项目部细化分工,明确职责,万晓峰任项目总工程师,谢鹏为副经理、主管生产,内部设立安全生产组、平台施工组、灌注桩施工组、资料组、后勤保障组,各项任务、职责落实到岗到人……

要想顺利施工,必须攻克‘三大难关’”,李玉才院长说,“一是水下条件复杂,海水的深度约18米,海床面为火山喷出形成的玄武岩,下部为海相沉积地层。上硬下软,给钢平台、钢栈桥施工钻探引孔造成困难。二是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潮位高时,无法进行剪刀撑焊接;风力大时,无法进行钢管桩施工;长年气温偏高,平台钢板温度达4448℃影响连续施工。三是钢护筒长度为2228m,需分两次现场焊接安放,受海潮影响,容易折断。”

但办法总比困难多。项目部万晓峰等出谋献策,开动脑筋,进行技术工艺革新,很快想出了采用租用船舶施工解决引孔定位钻探难题。为应对天气浪高影响,采用错峰施工方案,在天气条件允许下夜以继日赶工,确保安全生产。为解决护筒上下对接焊接难题,项目部采用现场竖向井字架攻克难关,后又创新水平对接法完成焊接,再用吊机竖起再下放……

遵循业主创“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的要求,项目部积极认真分析设计图纸、地质勘察报告等项目特点、编写了海上钢平台、钢栈桥施工方案及计算书、灌注桩施工方案、加工场钢筋加工棚设计图及施工方案等,均通过了海南省交通海洋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并在生产中考验合格。项目部实行精细化管理,生活区、办公区、加工场布置井然有序。防疫、安全生产、防风、吊装作业严格规范,各方面密切配合,保障施工安全有序开展。

业主、监理、总包单位、施工单位(惠勘院)四方联合,严把质量关

经过试桩,克服了“三大难题”,管理及施工人员在“鸡蛋摊下去即刻熟”的酷暑下,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坚守岗位加油干,创新工作方法,破除瓶颈,坚定了夺取胜利的信心。

海上平台施工场景航拍图(20215)


一天当做三天用”

海南炼化码头地处国家级开发区——洋浦开发区,是我国重要的石化及油气储备基地,开发区的口号是“一天当做三天用”。惠勘院项目部认真学习和实践洋浦精神,落实在施工的全过程,个个把高温作业视为常态,抗大风、战酷暑,拼搏奋战,以“起步就是冲刺”的干劲,日复一日钉在岗位上,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根据项目进度要求,业主、总包方对项目部下达指令:530日前完成灌注桩120根、730日大件上岸。即“5.30”前完成5000吨靠泊船位范围灌注桩施工;为“7.30”大型设备上岸完成上部结构施工提供合理的时间段。

项目经理潘俊杰说,“5.30”前,各种困难尤为突出,炎热高温,海浪影响船舶引孔施钻,还面临200多名员工、材料加工、设备安放都在海上钢平台狭小的作业面上,起重吊车、旋挖桩机、混凝土罐装车、钢筋笼及护筒运输车交替穿行。如何保障各种设备最大效率施展工效,充分发挥设备多的赶工优势,成为重中之重。为此,李玉才队长在45月份,先后多次亲临现场调研指导,对施工平台进行分区作业,留出救生通道和运输通道。各分区设专人管理,24小时轮流值班制。实行主要项目负责人现场带班制,确保遇到困难现场解决,有力保障了所有设备在交叉作业期间不停滞,有序正常运转……

每逢佳节倍思亲。身在省外施工,临近新春佳节,正是钢栈桥、钢平台进入施工阶段,钢筋笼、钢护筒加工场尚在搭建中,工期异常紧张。项目部除了三名职工按事前约定回家处理家事外,其他人员均留守现场,与施工队伍职工仅在除夕、年初一放假两天,213日(年初二)早上六点全线复工。

惠勘院近20年来,春节都没有施工任务。要说中青年职工不想回家,那不真实。时代不同了,可地质人“三光荣”精神仍在代代相传。个别春节回家的职工,节后曾一度出现思想波动,流露出退却情绪。院领导李玉才、吴志军分别找他们谈心,了解实际困难,提出相应解决办法,给予宽慰、鼓励,在家人的大力理解支持下,坚定返回岗位的决心。元宵节前,项目部全体人员齐集工地,为完成5.30节点目标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制度合理、管理得当、职责明确、奖罚分明,人人都主动作为,是保障“5.30”节点目标顺利完成的关键。


精细化管理结硕果

5.30”目标的实现,为上部结构施工队伍横梁施工、桥面板施工、靠船墩施工争取了时间。项目部人员意气风发,弘扬了“开荒牛”的干劲,为决战“7.30”大件上岸成功提供了精气神。所谓“大件”,为乙烯炼化标志性大型设备,首个大件长88m重百余吨。

7.30”节点目标难点是,要完成289根灌注桩的同时,一次性完成4号泊位钢平台搭建。而钢材、材料投入巨大,资金投入遇到瓶颈。项目部经过商业谈判及友好协商,合作方栈桥班组答应一次性投入。从而解决了惠勘院投入成本过大的压力。解决了资金的后顾之忧,项目部一路高歌猛进,向着“7.30”目标进发。

生产现场一片红火,全力以赴7.30节点

地质七队党委领导班子非常关心惠勘院海南项目部全体职工。李玉才队长兼院长在整个项目施工期间,前后9次携队党委成员或代表队党委到工地慰问职工,调研指导施工管理、技术攻关工作,发挥专家及主心骨作用,现场发现问题,适时调整施工安排。他在惠州队部上班,还经常通过视频会议,关注和指导工作。他的办公室贴着项目部施工平面图,每天关注施工进度。发现工作未正常进行时,第一时间询问有关管理人员,出谋划策,为项目部排忧解难。其中有五次他利用周末、假日,乘深夜红眼班机,经深圳飞海口,再转洋浦。在短短两天处理工地难题后,又乘红眼航班飞深圳再赶回惠州,凌晨到家,接着赶回办公室处理公务。他,是项目最操心的人。

榜样力量是无穷的。项目经理潘俊杰、总工程师万晓峰等,也紧跟李院长的节奏,丝毫不敢懈怠。他们全身心投入日常工作、生活在项目办公室及现场值班,白天关注各工序流程、生产进度,晚上加班写资料,回复联系单。吃住在现场,犯困时,趴在办公桌打个盹,醒来继续工作……项目部管理团队成员大多已成家,但人人都为了项目,舍小家为“大家”。正式施工后,他们都未曾探望亲人。想家的时候,与家人视频一下,以解牵挂之情。4月份,总工万晓峰的母亲送孙子上学路上,被摩托车撞伤,腿部骨折。接到信息后,他心急如焚,但施工太忙,实在走不开,只好委托姐姐请事假,到医院照顾母亲……

项目部副经理谢鹏常被父母催婚。女朋友也多次要求双方父母见面,商量婚期事宜。但他负责现场生产管理,责任重大,日夜繁忙,愣是一直拖着……

九零后马宁,是团队唯一的女将,负责资料收集,并编制日报、月报,工作紧张繁琐。但“不爱红妆爱工装”的她说,能参战大型项目,机会难得,积累了经验,提升了能力,收获了兄弟们真诚的友谊,是人生宝贵历练。

84日,是“大件”成功上岸的好日子!是项目部以最果敢的决策、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行动啃下了“7.30”硬骨头,给了业主和总包方满意的答卷。在庆功会上,业主、总包方领导称赞惠勘院 “是一支思想、技术、作风、协作精神‘四过硬’队伍。”总包方向该院颁发了“优秀合作单位”锦旗和牌匾;潘俊杰、万晓峰荣获“攻坚标兵”荣誉证书;谢鹏、高峰、陈海标、张惠如、潘宗洋、朱云皓荣获“攻坚之星”称号;并承诺给惠勘院和施工队伍颁发奖金,以示鼓励。

首件大型设备成功接卸上岸


李玉才院长表示,项目部的凝心聚力、团结协作助推了项目提前一个月顺利竣工,取得了圆满成功,打响了品牌,结识了朋友,开拓了继续合作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出经济效益、出经验、出人才“三丰收”,为勘察院各种项目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我们对地质队伍深化改革充满信心,对发展前景十分乐观,未来一定会更好!

原文载《广东矿业》2021年第六期



版权所有 © 2019:广东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 网站设计:广东省佛山地质局信息中心
单位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鹅岭南路101号办公楼 邮编:516008
联系电话:0752-2275709 传真:0752-2275824 E-mail:gddz7d@163.com 粤ICP备14038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