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问我何处是故乡

作者:林宏  发布时间:2022-01-19  点击数:-


母亲八十多岁了,喜欢回忆往事。人的记忆力也很有趣,年纪大了,对久远的事情反而记得更清晰如昨。每次见到我,老人家都会跟我聊起当年她从湖南长沙被分配到广东地质局,然后又被分配到连平的地质队的情形,絮絮叨叨的,东一点,西一点,很多她讲完我也忘了,但是有一件事却在脑海中上演了小电影:在连平大尖山的密林里,一群人抬着笨重的钻机,在艰难地跋涉中……人群中有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梳着两条长长的麻花辫,也像男孩一样地干活,上山坡时脚底一打滑,女孩摔倒了,钻机压到脚背,鲜血流了出来……


那个女孩就是我的母亲,她在地质队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他们那个年代的艰辛我们并不能完全体会,但是母亲的坚忍、正直和善良却一直影响了我们几个孩子。后来妈妈在快要五十岁的时候才转行到了广州的一个刚刚起步的小厂,资金不足,要跑生意,母亲连出租车费都省着,拿出地质队员吃苦耐劳的本事,徒步从大广州的这头走到那头……


如果你问:地质人的精神是什么?我觉得自己很难回答周全,毕竟没有亲身去体验过地质工作的艰辛,但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地质二代,地质队于我而言,就像家乡一样亲切,在这里可以找到所有在故乡才可以找到的味道和感觉。


记得某日机缘巧合之下,与来自另一个地质队的一群地质二代同桌吃饭,他们久未谋面,热烈地聊着从前往事,欢声笑语不断,他们说话的口音和语气,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说的那些事都那么熟悉,好像我从前就认识他们,也经历过他们说的事,一瞬间,我有点恍惚,怎么回事?明明是一群我从未见过的人呀?转念一想,其实很简单:都是地质队长大的,都有着一种地质人特有的气质。


又记得那年我们一群在博罗分队一起长大的发小聚会,回到分队的旧址找童年,却原来偏僻的山坳早被改造成森林公园了,完全没有了旧时的模样,唯一能认出的是那个小时候游过泳的池塘,但也被大理石的栏杆小心地围了起来,还好池塘边的老榕树,摇曳着满树的婆娑招呼我们这些旧时相识!想当年,父辈忙着地质人的工作,对我们这群地质人的孩子约束还是比较少的,我们却小小年纪学着父母的样子,漫山遍野地跑着,因为到城里上学要走四公里,每天四趟,经常一路上学一路玩,采野果子,小河里抓蝌蚪,爬到树上看书或坐着聊……真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如今斗转星移,时过境迁,沧海已变桑田,只有山间的明月,朗朗如昨!


还想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毕业分配回地质队学校教书,有一年一位同学过惠东来看我,有朋自远方来,自然不亦乐乎!但是告别时,她抛下一句话,让我纳闷了好一阵,她说,"你真准备在这个像农村的地方呆下去吗?"其实,惠东基地就在县城,但当时的情况是:大多数的地质队的房子都是平房,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种了青菜,还有果树,竹子,各式花草,有些还养了家禽。记得我家那时养兔子,吃不完的兔肉耶!当时城市还没怎么发展起来,基地周围还是荒山野岭,队部的后面是一大片的松树林!真有点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感觉。来自城市的同学自然觉得是穷乡僻壤了!但是我们现在的基地已经逐渐城市化,属地化了,想着那时的家乡田园,已经回不去了。


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再也没有什么能挡住中国人前进的步伐。几代地质人穿梭在祖国的山川南北,奔波劳碌的身影出现在山地林间,一个个小分队就像派出去的作战部队,基地就像是大后方,容纳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知识分子、有为青年,不同的文化碰撞出美丽的火花,滋养出地质人特有的气质,营造了地质家园特有的文化。地质人脚踩着大地,头顶着蓝天,有着农村人的朴实无华,敢做肯干,又有一点清高,有一点文雅,还有着革命者的浪漫主义情怀!


对于许多地质队长大的孩子,自己的家乡渐渐变得遥远,而地质队更像一直热恋着的故乡,不管走多远,难忘这里故乡的味道!


版权所有 © 2019:广东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 网站设计:广东省佛山地质局信息中心
单位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鹅岭南路101号办公楼 邮编:516008
联系电话:0752-2275709 传真:0752-2275824 E-mail:gddz7d@163.com 粤ICP备14038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