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问】使命在肩 奋斗有我︱湛江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项目组全体成员

作者:陈秋红  发布时间:2025-05-06  点击数:-

  广东省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项目(湛江市)是省、市各级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要指示、统筹协调全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重大民生工程。

  2024年6月,项目中标后,在大队党委的领导下,原广东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下称“地质四队”)动员近百名干部、职工参与项目会战,迅速组建项目部,由王双担任项目部部长,罗兴桓、晏海波任副部长,朱奋任技术负责。项目部成立临时党支部,组建党员突击队,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促进工作项目落实。

  在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的感召下,从准备招投标及中标后近半年的项目施工中,党员干部职工发扬“三光荣”精神,连续奋战125天,在繁忙的工作中彰显出地质四队的精气神。

  (一)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在局属地勘单位全面深化改革的特殊时间节点,正是地质四队承接到湛江市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项目的重要时刻,四队的“火车头”仅有艾康洪大队长、党委副书记一个人。可想而知,他身上的担子有多重?!为了高质量完成产值过亿元的重大专项,艾康洪大队长自觉践行“白加黑”、 “五加二”工作制。经常白天处理党务、队务工作,指导项目部重要工作。晚上,经常赶到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

  2024年11月26日晚,赤坎华盛城市花园东北LFCB33孔要在275米深处下分层标时,由于泥浆浓度过高,造成下标离到底还差3米,未达到技术要求,虽然经反浆通水,但用吊机和液压钻机双重起拨力达60吨,仍无法拔动,场地狭窄,更大型设备无法进场,且分层标在孔内停留超40小时。艾康洪大队长是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教授级高工,他连夜亲自现场指导技术攻关,终于解决了重大施工技术难题,将分层标起拔成功,挽救了几十万元的损失。而艾康洪大队长在工地熬过了一个寒冷的夜晚,处理事故后又赶回队部上班去…

  (二)

  项目部部长王双巾帼不让须眉,用专业和敬业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在湛江市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项目中,她身肩重任,负责联系上级部门,在大队长的领导下统筹项目部,制订项目总体部署,与副部长团结一致,分工负责,指导各组落实工程进度,为安全、优质高效完成建设任务,为争创示范工程而勤奋工作。

  在投标阶段,她和技术人员精心准备,以专业与实力赢得甲方的信任。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以激励力主,鼓励团队成员不断提升自我,为他们提供成长的舞台。她和团队技术人员重视技术攻关,在孔斜控制、复杂地层的孔内事故处理攻关取得良好成效。身为支部书记,上百人的队伍,难免会发生各种矛盾。她及时沟通处理,消除误解,凝聚共识,使项目部形成团结、战斗力强的集体。

  副部长罗兴桓,负责项目进度控制、安全保障及材料采购、内外协调工作。同事们都说他爱岗敬业、任劳任怨,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无论白天、夜里,接到紧急求助电话,立马赶赴现场,组织研究攻关处置方案。

  2024年11月19日,雷州市白沙镇墨城村LFCB08分层标组04分层标孔设计深度为361米,钻孔直径380毫米。当施工到357米时出现了轻微地面塌陷,第二天钻孔塌陷加剧,钻机已经倾斜,但孔内泥浆没有漏失。为确保施工进度,降低施工费用,项目组决定不放弃此孔,采用各种方法继续施工,直到晚上10点终于完成钻孔加固工作,并连夜继续清孔准备下标。深夜,天寒地冻,瑟瑟寒雨下了一整夜。罗兴桓和技术员彻夜跟进施工。为了驱寒,他和同事拾来柴火。就靠这一堆火,熬过了又湿又冷的一夜。为什么这么拼命,罗兴桓说:“我非常珍惜这次参加重大项目的管理工作的机会,在年富力强时期,在困难中磨练意志,提升管理水平和技术专业水平,将使我终身受益。”

  副部长晏海波分工负责组织钻探施工和其他工程施工,项目启动后,面对时间紧迫、质量、标准要求高,尤其是施工技术难题成了大家面前的“拦路虎”,诸多未曾预见的问题层出不穷。他和大家积极参加内部技术研讨,寻求外部专家支持,深入研究技术文档,借鉴行业的实践经验,深入剖析每一道技术难题,协调资源分配,从而确保项目不断有序推进。

  地面沉降项目施工高峰期,共有33个标组同时施工,钻机有50多台,现场驻守技术员有35人。项目部技术负责朱奋指导设计组及时做好设计任务,及时下达到施工组;同时安排好质控组与监理到现场,把好下标质量关,确保下标顺利完成。对现场技术员反馈的技术问题、难题,及时分析、耐心指导。他说:“每天工作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每项工作能够顺利推进和完成,是我最大的快乐!”

  项目具有时间紧、任务重、场地协调困难、施工难度大等特点,雷州市区域内有 12 处分层标及4处基岩标选址任务,当地村民世代以土地为生,每一寸土地都维系着家庭多年的生计,在走访的过程中,项目组愈发深切地体会到,签订用地协议绝非走个简单流程,而是实实在在要打破他们安稳生活的大事。为消除村民的顾虑,李博等负责协调场地的项目组成员费尽心思,不怕磨破嘴,不怕跑断腿,一次次上门跟村民耐心讲解项目的重要意义。在此期间,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全力协助,反复打磨补偿方案,给予村民最足额的补贴

  光荣属于每一个挺膺担当的奋斗者,项目部的党员、干部、职工爱岗敬业,在平凡岗位展现不平凡的奉献精神

  技术员廖仁文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每天起早摸黑,认真把控施工安全及质量工作,从不熟悉设计施工工艺,通过不断学习规范和技术要求,虚心向专家请教,顺利完成两个标组的施工任务。

  女同志能顶“半边天”,在夏天七、八月份,只有黄梦祺一名女职工在施工现场做管理员。她不但与男职工干好一样的工作,比男同事负责的标组还多,成为施工一线亮丽的“巾帼红”。

  张丽段梅曾妮萍林琼珍、周洪婵五位女将勇挑重任、攻坚克难,被称“拼命三娘”。她们以女性特有的细腻、韧劲和洞察力,在项目一线绽放出巾帼的风采。

  在项目中任钻探组组长的林国泽,充分发挥在钻探技术、施工安全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多次协助处理钻井过程中导斜、下管等技术问题,有时候一忙就忙到凌晨两三点。

  轻伤不下火线,彰显了地质人的硬核担当。高级工程师黎贵勇工作劳累过度,差点引发中风,一心扑在工作上的精神十分可敬可贵。年轻人冯国倍,累到发烧,仍坚守岗位。医生要他住院,他谢绝了。 他说:“这个项目从筹备到建设,大家都付出了很多心血,我不想因为我自己个人的一点状况而影响项目施工进度。”

  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默默的奉献,这就是地质人至诚的爱国情怀。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我们深信地质“三光荣”精神正在湛江地质调查中心一代一代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地质事业后继有人,前途无量!


版权所有 广东省地质局湛江地质调查中心(广东省海洋地质调查和湛江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技术中心)